查看原文
其他

监管阴云下,银行委外遇寒潮

2017-04-19 程维妙 北京商报

过去两周疾风骤雨般降临的监管风暴,让银行在收缩委外业务方面加快了速度。4月19日,有券商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证实,确已有国有大行开始赎回委外资金,这让昔日备受银行委外资金“滋润”的很多券商和基金感到“受伤”。业内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委外业务的扩张可能已经行至拐点,但对于券商和基金来说,也是倒逼他们推动主动管理业务的一次契机。


1银行“回收”委外资金

4月19日早间,有媒体报道称,在监管层连发出7道文件且重点点名银行理财和同业业务的背景下,近期银行委外赎回得比较厉害,连续两个交易日债市均有大额卖盘出现,且不仅是一些风格激进的中小银行出于收缩同业理财的需求要赎回委外,一些压力不大的国有大行也迫于成本压力压缩委外规模。


随后,北京商报记者从一位券商人士处证实,确已有国有大行开始赎回委外资金。对于资金成本承压的说法,另一家券商的交易员表示,从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明显收紧后,该机构融资融券的成本就在不断走高,加上近期监管层的多道文件,“负债荒”的形势愈演愈烈,即资金来源遇到困难,负债价格上升。


同样面临危机的还有公募基金。格上理财分析师杨晓晴介绍,受监管要求,银行为平衡表内外资产,委外这一投资渠道便会受限压缩,公募基金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会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资金的赎回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市场的波动,基金收益的稳定性也受到了挑战。


之所以券商和基金会如此“受伤”,是因为二者都是前两年委外业务粗放式扩张中的资金“宠儿”。来自申万宏源的最新测算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国内广义非银资管业规模出现了急速增长。2014年总规模为58.8万亿元,2015年猛增至89.2万亿元,截至2016年年末时,则突破100万亿元大关,达到114.2万亿元。


其中,按照主要资管机构的资金总规模和来自银行的资金占比数据估算,截至2016年年底,券商集合理财、券商专项资管、券商定向资管等三大类主要受托资管产品合计规模约17.3万亿元,其中有多达16.1万亿元资金来自商业银行,占比约93.06%;在公募基金的基金公司专户、基金子公司专户合计16.9万亿元的总规模中,则有9.5万亿元来自商业银行委外,占比约56.21%。由此,券商资管、公募基金成为国内主要非银机构中,委外资金占比排名前两位的机构类型,大大超过了信托及保险资管对商业银行的资金依赖度。

2被瞄准的委外

然而今非昔比,对于曾颇为依赖委外业务的非银机构来说,这些资金现在成了“带刺的玫瑰”。


过去两周,在银监会接连下发多份指导文件中,46号文《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提到,非银机构利用委外资金进一步加杠杆、加久期、加风险等现象属于理财空转套利的范畴,银行机构需对此进行自查。


在之后发布的7号文《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 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中,银监会再次强调要提升非现场监管能力,增强现场检查针对性,促进各监管部门的监管协同,重点加大对同业、投资、理财等业务的监管力度,切实防止监管套利。


同业之间的委外操作如何套利?有机构人士指出,银行发展委外业务最重要的原因在于,银行资产端收益太低,无法满足收益需要,机构想要留住委托资金,不断给出高收益。但目前市场好的资产有限,为了提高收益,机构便下沉信用资质、增加杠杆,甚至出现资金空转的现象。


此外,机构之间互相拆借资金,有时也是为了补充资金的流动性。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工程系主任刘澄对北京商报记者举例称,比如面对考核,有银行流动性一时不够充足,可能会找到券商拆借,反之亦然。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给一些优惠利率或者高息,都能临时度过难关。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进一步表示,不可否认的是,过去几年金融创新加快,包括银行理财、同业业务等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个别金融机构的趋利行为,也是利用在一些业务创新方面监管的不统一,进行产品和业务的监管套利。

3委外规模扩张行至拐点

监管的阴云之下,有业内人士开始担忧市场是否会出现委外赎回潮,甚至造成“踩踏”。不过也有人士持有不同的看法。


一家机构的首席宏观研究员认为,大额赎回暂时不会发生。从一季度震荡走势来看,债券资产回报率并不是很高,如果亏损规模不大,银行还能自己扛下来,但集中赎回,大规模的亏损怎么办?“银行可能还是会硬扛着,在委外规模、同业负债规模中折中选择,将一些有收益的、浮亏小的赎回,仍用同业存单维持着大部分仍有较高浮亏的存量委外。”该研究员说道。


还有基金公司的经理也同样提到产品的浮亏问题,该经理表示,存量的委外产品多数还没有到期,且部分产品已经在近期债市的调整中处于浮亏状态,预计遭遇大量赎回的可能性不大。


但有一点几乎已是业内的共识,即新增的委外资金预计将大幅收缩。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王洋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称,从监管的力度和趋势来看,委外业务基本上已经行至拐点。对于非银机构来说,拿到银行的委外资金,做的大多都是通道业务,监管的思路就是压缩通道业务,所以对非银机构的冲击还会持续。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王剑辉也认为,将来整个金融业的纯通道业务可能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压缩。


这也并非完全是个坏消息。王剑辉进一步表示,此前不少券商就应开始主动缩减和委外相关的业务规模,更多地投入到主动性投资管理的产品中。“券商曾在通道业务中产生过过度竞争,风险因素也相对上升,而且资管产品大多数是刚兑的,一旦风险显现,作为参与方的券商也难辞其咎,所以有的券商已经在慢慢退出这块领域。”在王剑辉看来,本次监管层对委外业务的肃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推动券商进一步朝着经营的主业方向回归。

精彩回顾


蓝视频丨IT论道:共享充电宝,风口还是泡沫?


2.3亿打水漂?电视剧《白鹿原》停播谁最受伤


美联航“纠错”,但机票超售仍是飞机经济学典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